十一月份生日星
祝你们生日快乐,愿望成真!

许雍杰 29 11 1997 亨运 19 11 1996

陈展文 09 11 1996 刘瀚阳 11 14 1995

郭家成 28 11 1994 吴国维 15 11 1994


Friday, November 19, 2010

本期乐器介绍


二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二胡
中国的一种民族弓弦乐器,過去主要流行於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又稱為南胡。集中於中高音域的表現,音色接近人聲,情感表現力極高,廣為大眾接受。1920年代,二胡始作為獨奏樂器出現在舞台上。在這之前,二胡多用於民間絲竹音樂演奏或民歌、戲曲的伴奏。
二胡
Erhu.png
樂器別名南胡
分類民族樂器
音域
D/A + 4 octave above A
相關樂器
高胡中胡板胡京胡
著名演奏家
現代二胡之父劉天華
相關條目
二胡演奏家


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唐朝便出現胡琴一詞,當時將西方、北方各民族稱為胡人胡琴為西方、北方民族傳入樂器的通稱。至元朝之後,明清時期,胡琴成為擦弦樂器的通稱。[编辑]
歷史

擦弦樂器至少在唐朝便出現了,最早可能是從彈撥樂器發展出以竹片為弓拉奏的軋箏。宋朝出現奚琴馬尾胡琴嵇琴等拉弦樂器,其中馬尾胡琴已經以馬尾製成琴弓取代竹片進行拉奏。
唐宋至明清時期,隨著各地方戲曲及民間表演者的需求,逐漸繁衍出許多不同形制的弓弦樂器,如京胡、梆子戲的板胡、粵劇的粵胡、墜胡、四胡等,據著名胡琴演奏家張韶的統計,至今已發展出50多種弓弦樂器。其中二胡在民間廣為流傳,大量運用於戲曲伴奏,音色溫潤動聽,受到人們普遍的喜愛。
五四運動時期,劉天華先生融合西方音樂理論、演奏技巧,對二胡的演奏技巧進行了大膽革新,擴展了二胡的表現力,並且創作了多首二胡獨奏曲,二胡開始以獨奏樂器出現在表演舞台上。1980年代中後期,出版的二胡獨奏曲已有數百首之譜,並開始發展敘事曲協奏曲等大型二胡曲。

[编辑]結構

主要部分有琴桿(琴柱)、琴軸(軫子)、琴筒、琴托、千金(千斤)、皮膜(蟒皮)、琴碼、琴弓、音垫。
有兩根,內弦定音為d、外弦為a。琴弓類似小提琴的琴弓,但不完全相同,小提琴琴弓是被固定在弓桿上的,而二胡弓以馬尾毛與竹製弓桿組成,富有彈性,可以以不同的力道來控制聲音的大小。阿炳二胡內弦定音為g、外弦為d。
音垫:又称“噪音抑制垫”,“噪音控制垫”或“制音垫”。目前二胡还是一种不很完善的乐器,表现在音质的不稳定和过大的噪音。为了能使二胡达到演奏要求,必须稳定音质,降低噪音,所以在琴码的下侧加上一块不雅观的振动阻尼音垫。

[编辑]分類

六角二胡
八角二胡
依據製琴產地可分為三類:
  1. 蘇州琴(二胡制作名师代表:许小海,陆林生)
  2. 上海琴
  3. 北京琴
依據琴筒型狀可分為四類:
  1. 圓筒二胡
  2. 八角二胡
  3. 六角二胡
  4. 扁筒二胡
  5. 前八后圆
    1. 扁筒二胡由二胡演奏家陳耀星所設計
依據材质可分為類:
  1. 印度小叶紫檀二胡
  2. 非洲紫檀二胡
  3. 明清旧料二胡
  4. 老红木二胡
  5. 血檀二胡
  6. 乌木二胡
  7. 黑檀二胡

[编辑]演奏技法

拉奏时将弓毛置於雙弦中
演奏時多採坐姿,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拉弓。將弓毛置於雙弦之中拉奏,有別於世界其他地區的擦弦樂器。

[编辑]弓法

弓弦樂器運用琴弓以表達樂曲的表情。以用弓的長度區分為全弓、長弓、短弓等,以使用部位區分為弓尖、弓根、前弓、中弓、後弓等,以運弓速度區分為快弓、慢弓、顫弓等,以弓序分為推弓、拉弓、分弓、連弓、斷弓、頓弓等。
基本上分為圓滑演奏效果的連奏弓跟頓弓、跳弓、飛弓、拋弓、擊弓等斷奏弓

[编辑]指法

以按弦手指的動作創造不同音色,如揉弦、顫音、打音、泛音、滑音、撥弦等。

[编辑]二胡演奏家

正在演奏二胡的民间艺人

[编辑]二胡發展里程碑

  1. 劉天華根據中國民間音樂特性及借鏡小提琴,將二胡定弦為D、A。
  2. 1963年上海之春二胡比賽,將多位二胡演奏家推向更高的舞台,大量優秀的二胡作品樂曲在全國流行。
  3. 大型民樂團的誕生,大大增加對二胡專業的需求量。
  4. 劉文金創作了現代二胡作品《豫北敘事曲》(1959年)、《三門峽暢想曲》(1960年)、二胡協奏曲《長城隨想》(1982年)。
  5. 盛世弦和CCTV民樂大賽2008臺北市民族器樂大賽和其他二胡專業比賽,對二胡專業化、學院派的人來說, 提供了很多交流機會。

[编辑]二胡作品

[编辑]1930年代

  • 陆修堂
    • 《怀乡行》
  • 刘北茂
    • 《小花鼓》
  • 陈振铎
    • 《田园春色》

[编辑]1950年代

  • 孫文明
    • 《彈樂》(1951年)
    • 《流波曲》(1952年)
  • 曾寻
    • 《拉骆驼》
  • 曾加庆
    • 《新农村》《山村变了样》《赶集》
  • 朴东生
    • 《在草原上》
  • 劉文金
    • 二胡協奏曲《豫北敍事曲》(1959)
  • 钟义良
    • 《春诗》

[编辑]1960年代


  • 赵振霄 鲁日融
    • 《秦腔主题随想曲》
  • 张长城曲 原野编曲
    • 《紅軍哥哥回來了》

[编辑]1970年代

  • 魯日融
    • 《迷胡調》
    • 《歡樂的秦川》
    • 《採花》
    • 《搖籃曲》
    • 《曲江吟》
  • 閔惠芬
    • 陽關三疊》 (改編)
    • 《洪湖人民的心愿》编曲 (张敬安、欧阳谦叔音乐素材)


[编辑]1980年代

  • 关銘
    • 《蓝花花叙事曲》
  • 陈钢曲 刘天华(当代同名)、步伟纲移植
    • 《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
  • 陳耀星
    • 陝北抒懷
    • 《山村小景》
    • 《獻給母親的歌》
    • 《喜盈門》
    • 《追獵》
    • 《桃花過渡》
    • 《影》
  • 陳軍
    • 《椰島風情》
    • 《舞秋》
    • 《弦語》
    • 《心中的阿爾金》
    • 《狂野飛駿圖》
    • 《綠色家園》
  • 譚盾
    • 二胡、揚琴二重奏《雙闕》 (1984)
  • 陳能濟
    • 二胡協奏曲《明月幾時有》 (1988)
  • 何占豪
    • 二胡協奏曲《亂世情》
    • 二胡協奏曲《別亦難》
  • 何占豪
    • 二胡協奏曲《莫愁女幻想曲》(1987)

  • 閻惠昌
    • 二胡與大型民族管弦樂隊《幻》(1987)

[编辑]1990年代

  • 王建民
    • 《第一二胡狂想曲》(1989)
    • 《天山風情》 (1992)
    • 二胡與管弦樂隊《姑蘇行》(1995)
    • 二胡協奏曲《楊貴妃的故事》(1998)
    • 草原風韻(低音二胡與交響樂隊,王建民、鄧建棟曲)
獨個成長(1991)

  • 何占豪
    • 蝶恋花---第四二胡协奏曲
  • 高韶青
    • 《隨想曲》
    • 《隨想曲第二号-蒙风》
    • 《卡門主題隨想曲》
  • 譚盾
    • 《火祭》 (1995)
  • 鄭冰
    • 《第三二胡協奏曲 - 江河水的故事》
  • 黃安倫
    • 二胡與交響樂《敦煌古譜四首》 (1997)
    • 二胡與交響樂《中国狂想曲第五号》
  • 瞿春泉
    • 《霓裳曲》 (浙江民間樂曲)
  • 吳華
    • 二胡及革胡雙協奏曲 《天仙配幻想曲》 (1995)
  • 黃曉飛
    • 二胡協奏曲《愛河之春》 (1997)
    • 二胡協奏曲《長恨歌》
    • 二胡協奏曲《母親》
    • 二胡與鋼琴《懷念》
    • 二胡協奏曲《六月雪》

  • 許可
    • 二胡與鋼琴《風韻》(91年)
    • 二胡與鋼琴《思念》(93年)
    • 《搖籃曲》(96年)
  • 王燕樵
    • 二胡與管弦樂隊《百鳥朝鳳》(90年)
  • 陈怡
    • 二胡與弦樂隊《胡琴組曲》(98年)
  • 松尾祐孝
    • 胡琴協奏曲《天風愛舞和庵》(98年)

[编辑]2000年代

  • 李濱揚
    • 單樂章 二胡协奏曲《圖騰》(2005) -- 表達中國遙遠而神秘的西南山區與作曲家之間的一種心神之間的溝通
  • 史志有
    • 二胡組曲 、交響音畫《清明上河圖》 (2006)
  • 劉學軒
    • 《二胡協奏曲》(第一二胡協奏曲)(2003)
    • 《第二二胡協奏曲》(2000)
    • 《山林之秋》給二胡與絲竹室內樂團
    • 《港都、春花、夜雨》給二胡與民族室內樂
    • 霸王別姬》 二胡與大提琴雙協奏曲 (2009)
    • 《第三二胡協奏曲霸王別姬》 二胡協奏曲 (2009)
  • 莫凡
    • 胡琴協奏曲《京風》
  • 譚盾
    • 胡琴協奏曲《臥虎藏龍》 (2003)
《大莫敦煌》(04年)、《黃沙古道》(04年)
  • 楊勇
    • 二胡與大提琴二重奏《河曲》(01年)
  • 朱毅
    • 二胡與管弦樂隊《西域風情》(04年)
  • 王燕樵
    • 二胡、大提琴、鋼琴三重奏《阿吐什的朝晨》(01年)
  • 鄭冰
    • 《第三二胡協奏曲》
  • 楊勇
    • 《河曲》 為二胡與大提琴
  • 溫得青
    • 《小白菜--為二胡與弦樂四重奏而作的變奏曲》
  • 陳其剛
    • 《逝去的時光》為二胡與管弦樂隊
  • 鍾耀光
    • 二胡協奏曲《快雪時晴》(2008)

  • 盧亮輝
    • 弦樂室內樂(高胡、二胡、中胡、大提琴)《弦情》(2005)

[编辑]相关文献

[编辑]教學法

  1. 張韶、湯良德: 《二胡演奏法》
  2. 趙寒陽: 《二胡技法與名曲演奏提示》
  3. 劉長福: 《二胡系统进阶练习曲集(上下)》
  4. 隆中隱: 《二胡啟蒙教程》、《二胡歌謠入門》

[编辑]論文

  1. 沈星揚1991,《從阿炳作品看中國音樂的藝術道路》。《人民音樂》。
  2. 董榕森1992,《劉天華南胡音樂研究》。《第四屆中國民族音樂學會論文集》,pp.196-223。
  3. 王銘裕1994,《二胡獨奏音樂之風格探討》。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4. 蔡秉衡1993,《二胡音樂審美觀之探討》。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5. 歐光勳1993,《劉文金四首二胡作品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6. 歐光勳1993,《關於劉文金〈長城隨想〉中傳統音樂素材的討論》。《北市國樂》,第91期,頁16-16。
  7. 閔惠芬1992,《博大境界中的民族神韻—二胡協奏曲〈長城隨想〉演奏札記》。《中國音樂學》,1992第一期,頁17-25。
  8. 王國潼1985,《阿炳二胡演奏風格初探》(1985年《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第一期)。
  9. 王國潼1986,《二胡發音與音色研究》(1986年《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第一期)。
  10. 王國潼1987,《我演奏二泉映月》(1987年10月4日《光明日報》談藝錄。
  11. 王國潼1993,《聽松》與“聽宋”(1993年《人民音樂》6 月)。
  12. 王國潼1983,《幾種二胡規格的研制》(1983年《樂器》第二期),與滿瑞興合作)等。
  13. 金信庸1987,《〈陽關三疊〉古曲之研析》。國立台灣》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翁志文、林政源、張智星、沈洽 2004.1,<COMPUTER-BASED ANALYSIS AND ASSESSENT OF YINQIANG OF ERHU>,第三十七屆國際傳統音樂學會世界年會(ICTM),2004年1月6日,中國大陸。(中文:二胡音腔的電腦分析與評比)
  15. 翁志文2004.5,《音腔中的測音問題研究----以二胡為例》 ,2004年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學會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2004年05月29日。
  16. 翁志文2002.10,<音律測定的新方法與相關應用---以阿炳《二《映月》?例>,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樂覽》,2002/10,第40頁。
  17. 翁志文2004.10,<二胡中性音腔之分析研究--以《揉為例>,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觀點》,2004年10月。
  18. 翁志文2004,《關於音準點的測定與相關問題研究--以阿炳〈二泉映月〉為例》,國立台南藝術大學、中國藝術院音樂研究所《音樂文化》待發。
  19. 歐光勳2001,《探討二胡借艦二弦伴奏客家採茶戲中〈平板〉的各種可能》《兩岸客家表演藝術研討會論文集》
  20. 趙寒陽1999,《二胡技法與名曲演奏提示》,華樂出版社
  21. 蕭前勇1999,二胡名曲賞析,北京: 藍天出版社
  22. 蔣風之、蔣青1989,《蔣風之二胡演奏藝術》,人民音樂出版社
  23. 宋國生1984,《二胡演奏藝術》,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年版, 第16-17 頁
  24. 薑元祿1980,《試論劉天華二胡曲的旋律特徵》,南京藝術學院學報
  25. 崔鳳遠1991,《劉天華在二胡上的卓越貢獻》,民族民間音樂
  26. 趙寒陽2000,《什麼是二胡的樂感》,樂器
  27. 胡志平1988,二胡曲《漢宮秋月》的美學思想及其表現技巧,黃鐘
  28. 金偉2002,從唐詩《新婚別》到二胡曲《新婚別》,交響: 西安音樂學院學報
  29. 》新民1988,左右手的基本技法--兼談二胡發音的一些問題,《黃鐘》1988 年第1 期: p. 49-p. 57
  30. 馮明》1999,二胡文化論,交響
  31. 趙寒陽2001,二胡經典名曲50 首詳解,北京: 海潮出版社
  32. 陳興華2004,二胡上有三種音準形式,樂器
  33. 趙建培2005,二胡的音準問題,樂府新聲: 瀋陽音樂學院學報
  34. 張寒秋2002,二胡千斤改革的回顧與展望,中國音樂
  35. 楊曉鶯2004,二胡的傳承與發展,福建藝術
  36. 豐元凱2004,二胡的挑選與保養,中國音樂教育
  37. 張飛龍2001,二胡演奏中的音準控制,小演奏家
  38. 于雪琴2006,二胡運弓技法淺談,藝術百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